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宣太后不配食中宗 南朝宋 · 臧焘
 出处:全宋文卷十六
《阳秋》之义,母以子贵,故仲子、成风,咸称夫人,《经》云:「考仲子之宫」,若配食惠庙,则宫无缘别筑。
前汉孝文、孝昭太后,并系子为号,祭于寝园,不配于高祖、孝武之庙。
汉和帝之母曰敬隐皇后,顺帝之母曰恭怀皇后,安帝祖母曰恭悯皇后,虽不系子为号,亦祭于陵寝,不配章、安二帝。
此则二汉虽有太后、皇后之异,至于并不配食,义同《阳秋》。
光武追废吕后,故以薄后配高祖
又卫后既废,霍光追尊李夫人为皇后,配孝武,此非母以子贵之例,直以高、武二庙无配故耳。
夫汉立寝于陵,自是晋制所异。
谓宜远准《阳秋》考宫之义,近摹二汉不配之典,尊号既正,则罔极之情申,别建寝庙,则严祢之义显,系子为称,兼明母贵之所由,一举而允三义,固哲王之高致也(《宋书·臧焘传》,晋孝武太元中,追崇庶祖母宣太后,议者或谓宜配食中宗议。又见《南史》十八。)
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 南朝宋 · 颜延之
 出处:全宋文卷三十八、文选卷五十八
元嘉十七年七月二十六日,大行皇后崩于显阳殿,粤九月二十六日,将迁座于长宁陵,礼也。
龙輁纚綍,容翟结骖。
皇涂昭列,神路幽严。
皇帝亲临祖馈,躬瞻宵载。
饰遗仪于组旒,沦徂音乎珩佩。
悲黼筵之移御,痛翚褕之重晦。
降舆客位,撤奠殡阶。
乃命史臣,累德述怀。
其辞曰:伦昭俪升,有物有凭。
圆精初铄,方祇始凝。
昭哉世族,祥发庆膺。
秘仪景冑,图光玉绳。
昌晖在阴,柔明将进。
率礼蹈和,称诗纳顺。
爰自待年,金声夙振。
亦既有行,素章增绚。
象服是加,言观维则。
俾我王风,始基嫔德。
惠问川流,芳猷渊塞。
方江泳汉,载谣南国。
伊昔不造,鸿化中微。
用集宝命,仰陟天机。
释位公宫,登曜紫闱。
钦若皇姑,允迪前徽。
孝达宁亲,敬行宗祀。
进思才淑,傍综图史。
发音在咏,动容成纪
壶政穆宣,房乐韶理。
坤则顺成,星轩润饰。
德之所届,惟深必测。
下节震腾,上清朓侧。
有来斯雍,无思不极。
谓道辅仁,司化莫晢。
象物方臻,视祲告沴。
太和既融,收华委世。
兰殿长阴,椒涂弛卫。
呜呼哀哉!
戒凉在肂,杪秋即穸。
霜夜流唱,晓月升魄
八神警引,五辂迁迹。
皦皦储嗣,哀哀列辟。
洒零玉墀,雨泗丹掖。
抚存悼亡,感今怀昔。
呜呼哀哉!
南背国门,北首山园
仆人按节,服马顾辕。
遥酸紫盖,眇泣素轩。
灭䌽清都,夷体寿原。
邑野沦蔼,戎悲欢。
来芳可述,往驾弗援。
呜呼哀哉!
建议劝文帝就征 南朝宋 · 王华
 出处:全宋文卷十八
羡之等受寄崇重,未容便敢背德,废主若存,虑其将来受祸,至此杀害,盖由每生情多,宁敢一朝顿怀逆志。
且三人势均,莫相推伏,不过欲握权自固,以少主仰待耳。
今日就征,万无所虑(《宋书·王华传》太祖入奉大统,以少帝见害,疑不敢下建议云云,太祖从之。案,三人者谓徐羡之傅亮谢晦也。)
奉迎文帝登极表 南朝宋 · □琇
 出处:全宋文卷四十二
侍中臣琇、散骑常侍臣嶷之、中书监尚书令护军将军建城县公左卫将军景仁给事中游击将军龙乡县侯臣隆、越骑校尉都亭侯臣纲、给事黄门侍郎臣孔璩之、散骑侍郎臣刘思考、员外散骑侍郎臣潘盛、中书侍郎臣何尚之、羽林监封阳县开国臣萧思话、长兼尚书左丞德阳县孙康吏部郎中骑都尉张茂度仪曹郎中臣徐长琳仓部郎中臣庾俊之、都官郎中袁洵等上表曰:臣闻否泰相革,数穷则变,天道所以不谄,卜世所以灵长。
乃者运距陵夷,王室艰晦,九服之命,靡所适归,高祖之业,将坠于地。
赖基厚德深,人神同奖,社稷以宁,有生获乂。
伏惟陛下君德自然,圣明在御,孝悌著于家邦,风猷宣于蕃牧。
是以征祥杂沓,符瑞㸌)辉,宗庙神灵,乃眷西顾,万邦黎献,望景托生。
臣等忝朝列,豫充将命,复集休明之运,再睹太平之业。
行台至止,瞻望城阙,不胜喜悦凫藻之情,谨诣门拜表以闻(《宋书·文帝纪》。)
诈为文帝 南朝宋 · 刘劭
 出处:全宋文卷十二
鲁秀谋反,汝可平明守关,率众入(《宋书·元凶劭传》,其月二十一日,诈上诏,《魏书·刘义隆传》,作又诈义隆敕云。鲁秀谋反,汝明守关,将兵入讨也。)
宋景晋金刚经偈 宋 · 张守
 出处:全宋文卷三七九三、《毗陵集》卷一○
无量河沙身,须弥七宝聚,布施获福德,不若信此经。
或书写受持,所获更殊胜。
具茨居士,种无上善根。
游戏笔砚间,成此大缘事。
今我得瞻睹,欢喜同赞叹。
郊庙歌辞 (《唐书·乐志》曰:“贞观中《享太庙乐》,迎神用《永和》,九变,辞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酌鬯用《肃和》。迎俎用《雍和》。献皇宣简公、皇祖懿王同用《长发》之舞。景皇帝用《大基》之舞。元皇帝用《大成》之舞。高祖用《大明》之舞。皇帝饮福用《寿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凯安》。彻俎用《雍和》。送神用《永和》。其《太和》、《凯安》,辞同《冬至圜丘》。”)享太庙(一作褚亮诗)乐章 寿和 隋末唐初 · 魏徵
四言诗 押真韵
八音斯奏,三献毕陈。
宝祚惟永,晖光日新。
郊庙歌辞 (《唐书·乐志》曰:“贞观中《享太庙乐》,迎神用《永和》,九变,辞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酌鬯用《肃和》。迎俎用《雍和》。献皇宣简公、皇祖懿王同用《长发》之舞。景皇帝用《大基》之舞。元皇帝用《大成》之舞。高祖用《大明》之舞。皇帝饮福用《寿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凯安》。彻俎用《雍和》。送神用《永和》。其《太和》、《凯安》,辞同《冬至圜丘》。”)享太庙乐(《唐会要》曰:“贞观十四年,诏用颜师古许敬宗议,皇祖宣简公懿王并奏《长发》之舞,取《诗》云‘浚哲惟商,长发其祥’也。”)章 长发舞 隋末唐初 · 魏徵
四言诗 押阳韵
浚哲惟唐,长发其祥。
帝命斯祐,王业克昌。
配天载德,就日重光。
本枝百代,申锡无疆。
郊庙歌辞 (《唐书·乐志》曰:“贞观中《享太庙乐》,迎神用《永和》,九变,辞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酌鬯用《肃和》。迎俎用《雍和》。献皇宣简公、皇祖懿王同用《长发》之舞。景皇帝用《大基》之舞。元皇帝用《大成》之舞。高祖用《大明》之舞。皇帝饮福用《寿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凯安》。彻俎用《雍和》。送神用《永和》。其《太和》、《凯安》,辞同《冬至圜丘》。”)享太庙乐章 大基 隋末唐初 · 魏徵
四言诗 押先韵
猗与祖业,皇矣帝先。
剪商德厚,封唐庆延
在姬犹稷,方晋踰宣。
基我鼎运,于斯万年。
郊庙歌辞 (《唐书·乐志》曰:“贞观中《享太庙乐》,迎神用《永和》,九变,辞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酌鬯用《肃和》。迎俎用《雍和》。献皇宣简公、皇祖懿王同用《长发》之舞。景皇帝用《大基》之舞。元皇帝用《大成》之舞。高祖用《大明》之舞。皇帝饮福用《寿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凯安》。彻俎用《雍和》。送神用《永和》。其《太和》、《凯安》,辞同《冬至圜丘》。”)享太庙乐章 大成舞 隋末唐初 · 魏徵
四言诗 押文韵
周穆王季,晋美帝文。
明明盛德,穆穆齐芬。
藏用四履,屈道参分。
铿锵钟石,载纪鸿勋。
郊庙歌辞 (《唐书·乐志》曰:“贞观中《享太庙乐》,迎神用《永和》,九变,辞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酌鬯用《肃和》。迎俎用《雍和》。献皇宣简公、皇祖懿王同用《长发》之舞。景皇帝用《大基》之舞。元皇帝用《大成》之舞。高祖用《大明》之舞。皇帝饮福用《寿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凯安》。彻俎用《雍和》。送神用《永和》。其《太和》、《凯安》,辞同《冬至圜丘》。”)享太庙乐章 雍和 隋末唐初 · 魏徵
四言诗 押纸韵
于穆清庙,聿脩严祀。
四县载陈,三献斯止。
笾豆撤荐,人祗介祉。
神惟格思,锡祚不已。
郊庙歌辞 (《唐书·乐志》曰:“贞观中《享太庙乐》,迎神用《永和》,九变,辞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酌鬯用《肃和》。迎俎用《雍和》。献皇宣简公、皇祖懿王同用《长发》之舞。景皇帝用《大基》之舞。元皇帝用《大成》之舞。高祖用《大明》之舞。皇帝饮福用《寿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凯安》。彻俎用《雍和》。送神用《永和》。其《太和》、《凯安》,辞同《冬至圜丘》。”)享太庙乐章 永和 隋末唐初 · 魏徵
四言诗 押支韵
肃肃清祀,烝烝孝思。
荐享昭备,虔恭在兹。
雍歌撤俎,祝嘏陈辞。
,永固鸿基。
郊庙歌辞 (《唐书·乐志》曰:“贞观中《享太庙乐》,迎神用《永和》,九变,辞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酌鬯用《肃和》。迎俎用《雍和》。献皇宣简公、皇祖懿王同用《长发》之舞。景皇帝用《大基》之舞。元皇帝用《大成》之舞。高祖用《大明》之舞。皇帝饮福用《寿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凯安》。彻俎用《雍和》。送神用《永和》。其《太和》、《凯安》,辞同《冬至圜丘》。”)享太庙乐章 舒和 隋末唐初 · 魏徵
 押阳韵
圣敬通神光七庙,灵心荐祚和万方。
严禋克配鸿基远,明德惟馨凤历昌。
郊庙歌辞 (《唐书·乐志》曰:“贞观中《享太庙乐》,迎神用《永和》,九变,辞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酌鬯用《肃和》。迎俎用《雍和》。献皇宣简公、皇祖懿王同用《长发》之舞。景皇帝用《大基》之舞。元皇帝用《大成》之舞。高祖用《大明》之舞。皇帝饮福用《寿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凯安》。彻俎用《雍和》。送神用《永和》。其《太和》、《凯安》,辞同《冬至圜丘》。”)享太庙乐章 永和 隋末唐初 · 魏徵
四言诗 押支韵
于穆烈祖,弘此丕基。
永言配命,子孙保之。
百神既洽,万国在兹。
是用孝享,神其格思。
郊庙歌辞 (《唐书·乐志》曰:“贞观中《享太庙乐》,迎神用《永和》,九变,辞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酌鬯用《肃和》。迎俎用《雍和》。献皇宣简公、皇祖懿王同用《长发》之舞。景皇帝用《大基》之舞。元皇帝用《大成》之舞。高祖用《大明》之舞。皇帝饮福用《寿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凯安》。彻俎用《雍和》。送神用《永和》。其《太和》、《凯安》,辞同《冬至圜丘》。”)享太庙乐章 肃和 隋末唐初 · 魏徵
四言诗 押敬韵
大哉至德,允兹明圣。
格于上下,聿遵诚敬。
嘉乐斯登,鸣球以咏。
神其降止,式隆景命。
郊庙歌辞 (《唐书·乐志》曰:“贞观中《享太庙乐》,迎神用《永和》,九变,辞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酌鬯用《肃和》。迎俎用《雍和》。献皇宣简公、皇祖懿王同用《长发》之舞。景皇帝用《大基》之舞。元皇帝用《大成》之舞。高祖用《大明》之舞。皇帝饮福用《寿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凯安》。彻俎用《雍和》。送神用《永和》。其《太和》、《凯安》,辞同《冬至圜丘》。”)享太庙乐章 雍和 隋末唐初 · 魏徵
四言诗 押寘韵
崇兹享祀,诚敬兼至。
乐以感灵,礼以昭事。
粢盛咸絜,牲牷孔备。
永言孝思,庶几不匮。
郊庙歌辞 (《唐书·乐志》曰:“贞观中《享太庙乐》,迎神用《永和》,九变,辞同。皇帝行用《太和》。登歌、酌鬯用《肃和》。迎俎用《雍和》。献皇宣简公、皇祖懿王同用《长发》之舞。景皇帝用《大基》之舞。元皇帝用《大成》之舞。高祖用《大明》之舞。皇帝饮福用《寿和》。送文舞出、迎武舞入用《舒和》。武舞用《凯安》。彻俎用《雍和》。送神用《永和》。其《太和》、《凯安》,辞同《冬至圜丘》。”)享太庙乐(《唐会要》曰:“贞观十四年,诏用颜师古等议,高祖奏《大明》之舞,取《易》曰‘大明终始,六位时成’,《诗》有《大明》之篇,称文王有明德也。”)章 大明舞 隋末唐初 · 魏徵
四言诗
五纪更运,三正递升。
勋华既没,禹汤勃兴。
神武命代,灵眷是膺。
望云彰德,察纬告徵。
上纽天维,下安地轴。
徵师涿野,万国咸服。
偃伯灵台,九官允穆。
殊域委赆,怀生介福。
大礼既饰,大乐已和。
黑章扰囿,赤字浮河。
功宣载籍,德被咏歌。
克昌厥后,百禄是荷。
宋文帝 北宋 · 苏辙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二、《栾城后集》卷一○
晋献公杀其世子申生,而立奚齐,国人不顺。
大夫里克奚齐、卓子而纳惠公,《春秋》皆以弑君书之矣。
惠公既立,而杀里克,以弑君之罪罪之。
《春秋》书曰:「晋杀其大夫里克」。
称人以杀,杀有罪也。
称国以杀,杀无罪也。
里克弑君而以无罪书,此《春秋》之微意也。
奚齐、卓子之立,以淫破义,虽已为君,而晋人不君也。
即已为君,则君臣之名正,故里克为弑君。
而国人之所不君,则势必不免。
里克因国人之所欲废而废之,因国人之所欲立而立之,则里克之罪与宋华督、齐崔杼异矣。
虽使上有明天子,下有贤方伯里克之罪犹可议也。
惠公以弑得立,而归罪于克,以自悦于诸侯,其义有不可矣。
惠公杀克而背内外之赂,国人恶之,敌人怨之,兵败于秦,身死而子灭,至其谋臣吕甥、郤称、冀芮皆以兵死。
盖背理而伤义,非独人之所不予,而天亦不予也。
宋武帝之亡也,托国于徐羡之、傅亮、谢晦。
少帝失德,三人议将废之,而其弟义真亦以轻动不任社稷,乃先废义真,而后废帝,兄弟皆不得其死。
乃迎立文帝
文帝既立,三人疑惧。
羡之、亮内秉朝政,晦出据上流,为自安之计。
自谓废狂乱以安社稷,不以贼遗君父,无负于国矣。
文帝藩国旧人王华、孔宁子、王昙首皆陵上好进之人也,恶羡之、亮据其径路,每以弑逆之祸激怒文帝遂决意诛之。
三人既死,君臣自谓不世之功也。
是时宁子已死,昙首皆受不次封赏。
文帝在位三十年,其治江左称首。
元嘉三年始诛三人,是岁皇子
劭既壮而为商臣之乱。
、宁子之子孙无闻于世,而昙首之子僧绰以才能任事,亦并死于劭。
于乎,天之报人,不远如此!
不然晋惠公、宋文祸发若合符契,何哉?
谢晦将之荆州,自疑不免,以问蔡廓
曰:「卿受先帝顾命,任以社稷,废昏立明,义无不可。
但杀人二昆,而以北面挟震主之威,据上流之重,以古推今,自免为难耳」。
善夫!
蔡廓之言,不学《春秋》而意与之合。
太史公有言:「为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
前有谗而不见,后有贼而不知,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人君父而不通《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
为人臣子而不通《春秋》之义者,必蹈篡弑之诛。
其意皆以善为之而不知其义,是以被之空言而不敢辞」。
宋之君臣诚略通《春秋》,则文帝必无惠公之祸,徐、傅、谢三人必不受里克之诛。
悲夫!
景皇帝配昊天上帝议 唐 · 独孤及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八十六
谨按礼经。
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
以其祖配之。
凡受命始封之君。
皆为太祖
太祖而下六庙。
则以亲尽迭毁。
太祖之庙。
虽百代不迁。
此五帝三王所以尊祖敬宗也。
故受命于神宗禹也。
而夏后祖颛顼而郊鲧。
缵禹黜夏汤也。
而殷人郊冥而祖契。
革命作周武王也。
而周人郊稷而祖文王
则明自古必以首封之君配昊天上帝。
惟汉氏崛起丰沛。
丰公太公皆无位无功德。
不可以为祖宗。
故汉以高皇帝太祖
其先世微故也。
非足为后代法。
伏惟太祖景皇帝柱国之任。
翼周弼魏。
成王业。
建封于唐。
高祖因之。
以为有天下之号。
天所命也。
亦犹契之封商。
后稷之封邰。
禘郊宗祖之位。
宜在百代不迁之典。
郊祀太祖
宗祀高祖
犹周之祖文王宗武王也。
今若以高祖创业。
当跻其祀。
三代之令典。
遵汉氏之末制。
景皇帝之大业。
同于丰公太公之不祀。
反古违道。
失孰甚焉。
夫追尊景皇帝太祖
高祖太宗所以崇尊尊之礼也。
时更七圣。
载经二百。
名臣硕儒。
备经讨论。
未尝有献同异于宗庙。
今将议其全典。
变更先圣制度。
曷知其可。
若配天之位既易。
太祖之号宜废。
祀之不修。
庙亦当毁。
尊祖报本之道。
其坠于地乎。
汉制。
擅议宗庙。
以大不敬论。
武德贞观之宪章未改。
国家方将敬祀事以和神人。
禘郊之间。
恐非所宜言。
臣谨稽礼之旧文。
参诸夏殷周汉故事。
配飨天帝之制。
请仍旧典。
谨议。
迁庙议今年夏四月禘享于太庙太祖景皇帝东向之位并迁庙之位) 其一 中唐 · 权德舆
 出处:全唐文卷四百八十八
古。
伏准今月十六日敕。
禘祫之祭。
礼之大者。
先有众议。
犹未精详。
宜更令百僚议。
限至二十六日内闻奏者。
臣闻礼有五经。
莫重于祭。
祭称百顺。
实受其福。
故曰万物本乎天。
人本乎祖。
以太祖始封之重。
当殷祭东向之尊。
百代不迁。
下统昭穆。
此孝享严禋之极制也。
周自后稷。
十六代至武王
毁庙迁主。
太祖之后。
故序列昭穆。
合食无嫌。
汉之太上皇
主瘗于园寝。
寻置别庙。
是为属尊。
故周汉皆太祖之位正。
自魏至隋。
则虚其位。
魏明帝初以太皇别庙未成。
故权设对祫。
后有司定七庙之制。
太祖以下为昭穆二祧。
旋至三少
运移于晋。
晋不以兄弟为代数。
元帝上继武帝
简文上继元帝
至安帝时
然后征西至京兆四府君迁尽。
未及殷祭。
运移于宋。
永和中
疑四府君主所藏之礼。
诏公卿博议。
范宣请筑一室。
韦泓请屋朽乃止。
蔡谟亦请改筑别室。
若未展者。
当入就太庙。
以征西府君东向。
议竟不行。
宋齐梁陈北齐周隋。
悉虚其位。
以待太祖
皆以短祚。
其礼不申。
则自魏以降。
太祖列昭穆之位。
非通例也。
武德中亲庙四。
宣简公而下。
贞观中立七庙六室。
府君而下。
开元中始制九庙。
追尊献祖懿祖
故自武德至于开元。
太祖在四庙七庙九庙之数。
则东向之虚。
又非例也。
广德二年将及殷祭。
有司以二祖亲尽当迁。
太祖九室既备。
其年冬祫。
于是正太祖于东向。
藏二主于夹室。
凡十八年矣。
建中二年冬祫。
有司误引蔡谟征西之议。
以献祖居东向。
懿祖为昭。
太祖为穆。
此诚乖疑倒置之大者也。
议者或引春秋禹不先鲧汤不先契文武不先不窋以为證。
且汤与文武。
太祖之后。
理无所疑。
至于禹不先鲧。
安知说者非启于太康之代。
而左邱明因而记之耶。
向者有司以二主藏夹室非宜则可。
阙殷祭非敬则可。
处东向之位则不可。
是以贞元七年冬太常上奏。
请下百僚佥议。
诏可其奏。
八年春有于颀等一十六状。
至十一年又诏尚书省集议。
陆淳宇文炫二状。
前后异同。
有七家之说。
至于藏夹室。
虚东向。
远迁园寝。
分飨禘祫。
加币玉虞(一作虚)主。
而枚卜瘗埋。
援引滋多。
皆失礼意。
臣等细审讨论。
惟置别庙及祔于德兴圣二说。
最为可据。
兴圣之庙。
犹别庙也。
等于创立。
此又易行。
伏以德明皇帝于舜禹之际。
与稷契同功。
契后为殷。
向五百年。
稷后为周。
逾八百年。
流光无穷。
启皇运于后。
景福灵长。
与天地准。
又献懿二祖。
于兴圣皇帝为曾为元。
犹周人祔于先公之祧也。
此亦亡于礼之礼者也。
尊祖之道。
正大祭之仪。
礼文祀典。
莫重于是。
凡议同者七状。
百有馀人。
其中名儒礼官
讲贯详熟。
臣于贞元八年
蒙圣恩以博士徵至京师
属当会议时。
崔儆刘执经同状。
十一年臣官备近侍。
不在议中。
乃今累叨睿奖。
贰宗伯
职业所守。
典礼是司。
研考古今。
罄竭愚管。
岂敢以疑文虚说。
黩陛下严敬重难之心。
其夹室等五家不安之说。
谨具条上。
伏惟圣虑裁择。
谨议。